现在正值高校新学期开学之际,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有什么资助政策?怎么样才能获得相应的资助?与怎么样确保这类资助政策落实到位?就这类问题,日前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奖贷助、勤补免加绿色通道,各项政策成体系
问1:国家对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什么资助政策?
答:近年来,普通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从规范上保障了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让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享有平等同意高等教育的机会。在政策内容上,以奖贷助为主、勤补免为辅。一奖。本专科生有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研究生有国家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二贷。有生源地和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两种,本专科生、研究生都可以申请。三助。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有国家助学金。除去国家级奖助学金以外,各地各高校还设有各级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四勤。本专科生可以借助空闲时间从事高校提供的勤工助学,研究生可以申请从事助教、助研或助管的三助职位津贴。五补。有路费和生活费补助,有特殊困难补助、伙食补贴等,有毕业后应征入伍或基层就业的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还有退役士兵学费资助政策。六免。包含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减免政策、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等。
问2:每年有多少大学生可以获得这类资助?
答:各级各类资助政策的大门,向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打开。据统计,全国普通高校每年约有3700多万人次获得资助。以2025年为例,全国2600多万普通高校在校生中,一是近1/3获奖学金。
770多万人获包含国家奖学金在内的各级各类奖学金,占在校生的29%。二是近1/3获助学金。
700多万人获包含国家助学金在内的各级各类助学金,占在校生的27%。三是1/10获国家助学贷款。
265万人获国家助学贷款,占在校生的10%;330多万人获国家助学贷款财政贴息,占在校生的12.6%。四是1/10新生通过绿色通道入学。
2025年秋天学期,74万新生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占当年本专科生新生总数的10%。五是1700多万人次获其他各类资助。其中,1100多万人次获特殊困难补贴和伙食补贴,310多万人次获勤工助学,24万人获学费减免, 20万人获新生入学项目资助,10万多毕业生获学费补偿贷款代偿,8万多师范生享受免费教育,140万人次获其他资助等等。平均下来,每位在校生可获得1.4人次资助。
问3:高校学生资助资金都有什么来源途径?
答:普通高校学生资助投入以财政投入为主,来源途径日趋多元。依据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统计,2025年,普通高校学生资助资金总额是574亿元。一是1/2的资助资金来自财政。其余,21%来自高校事业收入提取,26%来自金融机构国家助学贷款,3%来自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捐助。二是2/3的财政资金来自中央。
288亿元财政资金中,中央财政安排了171亿元,占60%;地方财政安排了117亿元,占40%。三是近八成的资助资金用于奖助贷。资助资金总额中,各级各类奖学金和助学金占到54%,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及用于贴息的资金占到26%。
问4:怎么样保障高校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到位?
答:为保障高校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到位,中央有关部门及地方各级政府、各学校,在不断加强投入力度的同时,打造完善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保障机制,努力做到让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应贷尽贷。从中央到地方,一是机构完善。已经基本打造起了国家、省、市、县和高校五级管理体系和领导机制,形成了中央宏观指导、省级统筹领导、地市积极配合、区县认真推行、高校全方位落实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二是规范健全。基本打造了高校学生资助规范体系,每一项资助政策都拟定了相应的配套方法。比如,对国家奖助学金,有名额分配、资格认定、评审公示、发放管理等规范,对国家助学贷款,有风险补偿、奖励返还、风险分担、征信管理、绩效考核、以奖代补等机制。三是宣传到位。各地各高校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解析国家资助政策,努力做到家喻户晓。
从家门到校门、从高中到高校,资助政策无缝衔接
问5:拿到录取公告书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可申请什么资助?
答:每年6月份,财政部、教育部都要印制数百万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介绍》、《高校学生及家庭状况调查表》,让每一所高校随录取公告书一块寄到每一位新生手中。新生在知道国家资助政策后,如实填写调查表,经当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核实、盖章后,据此申请办理入学前和入学时的资助项目:一是路费和入学后短期生活费有困难的,可申请中西部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这是中央财政借助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设立的,向中西部区域考入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高中应届毕业生,一次性补助入校报到的交通费及入学后短期生活费。可以向当地县级教育部门申请办理,也可以直接向原就读高中申请。经认定、评定后,每生可获得省内500元、省外1000元的一次性补助。二是缴纳学费和在校期间生活费有困难的,可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现在,大多数省份均已开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覆盖全国30个省份、86%的区县。大部分学生可以在线提出申请或在就读高中提出预申请,经当地民政部门或所在高中审察盖章后,到县级学生资助中心签订《借款合同》,领取贷款受理证明,入校时由学校帮助办理贷款确认回执手续。每个人每年最高贷款额度本专科生低于8000元,研究生低于12000元,在校期间的利息由财政全部补贴。三是没办法缴纳学费、住宿费的新生,还可通过绿色通道先行办理入学。家庭经济困难新生一时筹集不齐学费和住宿费,第一可通过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按时报到;入校后再向学校申报家庭经济困难,由学校核实认定后采取不同手段给予资助。
问6: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进行政策咨询和问题投诉?
答:为畅通群众信访途径,便捷广大高校学生及其父母知道学生资助政策,反映资助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教育部全年开设统一监督举报电话:010-66092315、66093315。每年中秋节-9月15日,在新生入学期间专门开通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热线电话,天天从早上8点开通到晚上8点。同时,教育部还通过门户网站设置的政策咨询专栏回话有关咨询,学生和父母也可通过信函方法反映资助政策实行有关问题。在校生可以到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咨询及办理手续。除教育部门外,个别金融机构也开设了咨询电话,如国家开发银行全年开通95593热线电话,想知道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业务的学生可拨打咨询。
表现好、手脚勤,获得资助更光荣
问7:在校期间,什么人可以获得什么国家奖助政策?
答:包含高职学生、第二学位学生在内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生,与纳入招生计划的全日制研究生,都可以申请获得以下三类奖助项目:一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可获得国家助学金。这是助困类资助项目,由中央和地方财政一同出资设立。全国平均20%的本专科生可获得;从2025年秋天学期开始,但凡纳入全国普通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都能获得。资助标准是每生每年本科生平均3000元,硕士生高于6000元,博士生高于1万元。国家助学金由学校按月发放,用于解决在学期间的基本生活支出。二是特别出色的,可申请国家奖学金。这是奖优类资助项目,由中央财政出资设立,每年奖励4.5万名特别出色的研究生和5万名特别出色的小学二年级及以上本专科生。奖励标准是每生每年本专科生8000元,硕士生2万元,博士生3万元。国家奖学金是一次性奖励,与现在的学费收费标准相当甚至有节余,获得者可以基本解决在校期间的学费支出。三是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可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或学业奖学金。这是奖优助困相结合的资助项目,由中央和地方财政一同出资设立。国家励志奖学金面向小学二年级及以上、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本专科在校生,3%的本专科生每生每年可获得5000元奖励。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从2025年秋天学期起设立,用于奖励支持学业成绩出色、科研成就突出的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每生每年硕士生低于1.2万元,博士生低于1.8万元。励志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都可以用来解决在校期间的学费收取标准问题。也就是说,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讲,在获得国家助学金将来,还可以通过勤奋学习,申请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可以基本解决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基本生活费或学费收取标准等支出。
问8:这类国家奖助政策需要什么样的程序获得?
答:每年秋天学期开学后,都由各高校统一组织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工作。一是本人申请。有意参评国家奖助学金的学生,都可以向所在院系提出申请,填写提交申请审批表并附有关证明材料。二是资格认定。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的学生,需要通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格认定。其中,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在同一学年内不可以同时申请获得。三是综合排名。申请本专科国家奖学金的学生,原则上学习成绩排名与综合考评成绩排名在评选范围内都要坐落于前10%,若其中一项或两项排名超出前10%,但均在前30%以内,只有在其他方面表现很突出的状况下,才能申请国家奖学金。四是两级公示。院系将通过组织答辩、民主评议等方法进行初评,形成推荐名单报学校审定。为保证评审结果公开、公正,国家奖助学金评审一般实行院系和学校两级公示,公示期间学生如有异议,可向有关部门申诉。
问9:除获得国家奖助学金以外,高校学生在校期间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资助,与怎么样获得?
答:一是部分师范生,可以享受免费教育政策。若是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部分地方试点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享受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的政策。二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可通过申请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学费问题。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可以通过本校学生资助部门向经办银行申请办理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贷款额度本专科生每个人每年最高低于8000元,研究生每个人每年最高低于12000元。伴随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大力进步,大多数省份已停办校园地助学贷款业务。如要办理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可先与就读高校联系,咨询是不是可以办理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二是应征入伍的在校生可申请学费补偿贷款代偿,解决学费和还贷问题。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在校生,对之前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可在应征报名时登录大学生征兵报名网站,在线申请一次性补偿或代偿,经学校审核盖章和县级征兵部门盖章后,由学校帮助办理。退役后自愿复学、或入学的(高考考试录取后保留入学资格直接入伍学生),入学报到后向学校提出学费减免申请。本专科生每个人每年最高低于8000元,研究生每个人每年最高低于12000元。三是退役士兵,可享受学费资助。对退役一年以上,考入全日制普通高校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给予学费资助。本专科生每个人每年最高低于8000元,研究生每个人每年最高低于12000元。从2025年起,退役士兵学费资助将采取先免后补方法,即各高校要先免除符合资助条件的退役士兵学生应资助的学费,待审核后,中央财政按程序将退役士兵学费资助资金拨付给相应高校。四是学有余力的可申请勤工助学和三助职位津贴,改变学习和生活条件。学生在学校组织下,借助课余时间,通过我们的劳动获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变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本专科生原则上每周低于8小时,每月低于40小时,每小时酬金高于8元人民币。高校统筹借助教育拨款、科研经费、学费收入、社会捐助等资金,设置研究生三助职位,并提供三助津贴。高校通过打造完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为研究生提供助研职位,调动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助研津贴主要通过科研项目经费中的劳务费及科研间接费列支。同时,研究生还可向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申请助教和助管职位,助教津贴和助管津贴所需资金由高校承担。六是此外,还可以申请校内设置的各种资助项目。包含高校借助从事业收入中提取的资助资金与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助资金等设立的校内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校内无息借款、减免学费等。
学费有补偿、贷款可代偿,下基层和去当兵不吃亏
问10:学生毕业期间和毕业后,可以申请什么奖助项目?
答:学生毕业期间和毕业后,可通过学校申请学费补偿和贷款代偿政策,主如果指两类毕业生:一是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国家对中央部门所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自愿到中西部区域和艰苦边远区域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达到3年及以上的,推行相应的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学生毕业后每年补偿学费或代偿国家助学贷款的最高金额本专科生低于8000元,研究生低于12000元,分三年补偿代偿完毕。现在,部分省份参照中央部属高校做法,面向地方高校应届毕业生推行了赴基层单位就业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二是应征入伍的毕业生。国家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在入伍时对其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实行一次性补偿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实行代偿。本专科生每个人每年最高低于8000元,研究生每个人每年最高低于12000元。